在2/5人身上,有著2號線的人格主題。我們已經看過這個人格的意義在於被召喚。記住這點很重要:被召喚是無可避免的,而這份召喚可能顯示出干擾多於啟發。這種人格傾向專注在他自己的事上,並且期待別人也這麼做。然而隱士的傾向卻被潛意識及其社交取向所暗中破壞。這會導致這個人格退而服從多數派,接受一個新的基礎並希望一旦完成了就可以讓他回到一個人的狀態。
既然2號線人格的投射態度是民主主義者,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角色輪廓就像美國人所稱作的沉默的大多數。強有力的順從,並且維持現狀。生而為這種類型的人,在此生有機會對他人產生極深的影響。在別人的生命中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。這不像線下 (按:例如2/4) 那4號線有著孤獨的傾向。5號線的傾向是吸引力。
在卦象的結構中,1號線表達本質,5號線則是被他人所投射到身上的本質。在一棟房子代表卦象的隱喻中,5號線代表二樓,而從它的窗戶可以往下看到街道。不像2號線那清楚的視野讓經過的每個人都看見,這上頭的窗戶保持著一種神祕性。能看到什麼卻不能看進裡頭去。人們忙著想辦法看清楚,卻始終無法確定到底是看到了還是什麼都沒看到!
5號線不是隱士。也非4號線那機會主義的本質。2/5人是隱士/異端者。
當2/5人被召喚了,要他退讓並且改變當下正在進行的路線並不容易。所以他會試圖把這召喚普遍化(universalize)成將軍的意象,慷慨赴義以榮耀這份召喚。很神祕的,其實是5號線召喚了他人。暫且撇開人格不談,潛意識有著5號線,總是成為他人投射的目標。
是能量場在說話。如果你的角色輪廓有著5號線主題,當你踏進某個人的能量場,就等於是立刻用一種不正當的方式接觸到他們的投射。當然那投射在本質上是二元性的。它可能是這個,也可能是那個。它可能會是個正面的投射或是負面的投射,而最終的結果總是影響到此人的聲譽。5號線召喚了他人。在這個角色中,潛意識能夠召喚意識採取行動。一種內在聲音下的指令。
真正普遍化的召喚是很少見的。但這是此角色核心與生俱來的主題。5號線身上有著將軍的質素。在人類圖的語言中,這是所謂雅典原型的將軍。在古雅典城,當民主制度與民主主義者無法保護或引領整座城市,此時一位將軍會被選出,並被賦予全然的獨裁力量直到此人解決問題為止。一旦任務完成,為顧全民主制度的利益,將軍就會被要求下台。
2號線的民主主義主題,運作著所有層面。然而,只有當多數派陷入危機時,就是2/5人的機會來臨之時。2/5人掌握著屬於他自己的可能性。只有在危機時刻,是他接收到召喚、轉化,並開始召喚他人。
如果你的設計帶著5號線的主題,謹記在心:5號線需要實用性。它需要實際的解決方法。當2/5人被召喚,如果在那召喚中完全無法看見實際的運用,那麼一切就只會導向失敗,以及2/5人聲譽的毀壞。
5號線在潛意識中攜帶著拯救者的主題。 那些被2/5人的開放所吸引的人們,會期待2/5人因著他們的召喚而解救了自己。如果他們沒有被拯救,那麼他們就會稱2/5人是個騙子,並且把他送上火刑柱活活燒死。就是這個原因讓5號線的務實與實際成為必要(換言之是為了他們自己)(按:廢話!誰想被燒死啊幹XDDDDD)。而那決定了2/5人是否願意涉及普遍模式。
有趣的是當我們注意到2/4人,一旦他被多數派轉化了,他就會平靜的回到屋子裡做自己的事。而當2/5人要是待在自己的屋子太久,他就會吸引到那些抱著期待的多數派對他的懷疑、不信任、失望,以及理想破滅。(按:嗚嗚嗚...我們2/5人是招誰惹誰,在鄉下種田養鴨也不行嘛)
2/5人有一個基本困境。他的2號線人格想要一個人待著就好。他只想要做他自己的事。然而潛意識具有透過普遍化能力去領導、指引其他人的深度潛力。
當2/5人被召喚然後召喚他人,會有個意象投射到2/5人身上,那就是他是無私的分配者,將實際價值帶入那些被他召喚的人們的生命中。當他孤身一人,沒有被召喚,或是拒絕召喚他人,投射到他身上的就是他是自私的囤積者而且他什麼也不在乎。在沒有被召喚的狀態下,他會很有教養的回應多數派。但一旦被召喚,他可以領導任何一個不計代價也要反抗既定規範的叛逆者。
就像所有的角色輪廓一樣,2/5人應該要根據自己的類型運作。當正確地進入事物,類型會替這事物安下基礎。很重要必須認清的是,一旦你活出了你的類型機制,你的角色輪廓、人生目標,都會自然的流動。這不意味著你必須多做其他超出你之外的事才能認清和經驗。
根據自己的設計而行動的2/5人總是會有著各式各樣的機會。2/5人會有機會被召喚與召喚他人,並且將享受到正向投射所帶來的甜美果實,而那投射是經由他能夠提供他人實際的解決方法而衍生出的。
http://www.humandesign.com/right-angle-profile-2-5
(按:根據我自己的理解,裡面提到所謂的universalize,是所謂著眼於普遍模式。那非專屬於個人性的,而是屬於集體的普遍性、共通性。當2/5人被召喚出來解決問題,此人具有的潛力是,能夠了解集體的需求,找出、提供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實際解決方法。他不會只考量單一個體,而是以集體需求為考量。當然,此時那只想躲在洞穴裡的個人性意願,也做了讓步,「好,讓我們以眾人需求為重吧」,democrat,民主主義。
所以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景:當一個團隊吵的不可開交、失去了方向,甚至明明同為夥伴卻彼此敵對了起來,一個2/5人因為一個求救的眼光,或他本身在團隊中已是協調者的角色而從隔板走出來(可能在電光火石之間還無奈的翻了個白眼,心想:「煩,為什麼我要當那個和事佬啊?就不能讓我安安靜靜做自己的工作嗎?都這麼大個人了,自己是不會解決問題喔?一直吵,浪費時間浪費資源......」),在吵鬧中登高一呼說了幾句結論與解決之道,那些氣衝衝、不肯合作、各自堅持己見的人們不知怎地就安靜下來,乖乖聽從指揮,失序嘎然而止,一切又上了軌道。
如果個人理解的部份有誤解或更精確的詮釋,歡迎指教。)
口責 譯
英文很破,歡迎指正XD
謝謝你的翻譯,對於人類圖的了解,,讓我受惠很多,要繼續加油喔,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文章。
回覆刪除謝謝你....>///<
回覆刪除就是~唉……
回覆刪除